“传统卫星拍摄我国大型城市要多次‘拼图’,而这颗卫星可以一镜扫尽。”3月16日2时,距离发射入轨不到一天时间,四维高景三号02星就马不停蹄地回传了首批卫星影像数据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设计师马文佳介绍,该卫星具备130公里以上的超大幅宽观测能力,可提供0.5米分辨率的影像数据,不仅“看得广”,还能“看得清”,是名副其实的“太空慧眼”。
相机分辨率高、成像幅宽大,使得四维高景三号02星在成像过程中,1秒要吞吐近50Gbit的数据,比传统卫星高一个数量级。如何在太空中完成“数据极限”挑战?“卫星研制团队采用一块专用芯片搭建实时处理平台,并结合专门设计的图像压缩软件,实现了海量数据高质量实时压缩、存储且高速率高可靠下传。”马文佳告诉记者。
解决了星上数据处理难题,卫星的独特优势就能得以充分发挥。通过与“姊妹星”——四维高景三号01星组网运营,两颗卫星可形成高效可靠的协同体系,数据获取能力将从“我国重点区域年度覆盖”提高到“我国主体范围半年覆盖、重点省市域季度与月度覆盖”。“比如,在发生大面积自然灾害时,卫星大幅宽一次覆盖成像,能帮助有关部门快速掌握灾区全域一手信息,为灾情评估、灾后救援、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有效助力。”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张国梁说。
除了在硬件上的出色表现,四维高景三号02星在“智能”上同样不凡。
“该卫星具备星上任务规划和图像目标智能化检测识别能力,能够根据用户需求,自动规划观测任务,并在星上智能识别和提取观测对象。”张国梁介绍,该卫星还具备动态压缩比功能,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云层覆盖情况,自动调整数据压缩比,确保有效数据的传输效率,“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卫星的任务执行效率,还大幅减少了地面运控资源的开销。”
近年来,随着我国卫星遥感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,数字孪生、实景中国等诸多领域的卫星应用场景日臻成熟,各行各业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质量及数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。“我们正着力打造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,四维高景三号02星便是其中一颗重要的卫星。”张国梁表示,新一代系统初步建成后,可形成全球任意点每天14次以上重访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,实现“高分宽幅、手段丰富、时级响应、周级覆盖”的综合效能,充分满足各行各业对空间高分辨率数据的需求。
《光明日报》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(记者杜燕飞)据国家能源集团消息,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22日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,提升了我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,助力黄骅港站打造国内首个重载铁路智慧...
星际尘埃示意图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(记者赵竹青)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,北京时间3月14日,国际科学期刊《科学》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研究所的中国...
12月11日,大疆T100农业无人飞机在湖北省秭归县的江边执行柑橘吊运工作。刘晓忠摄图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展示的第1款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(ET504)。受访者供图今年10月,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百...